与时俱进 不断探索协会发展之路
——四川省农业生产资料科学技术协会工作交流材料
1983年四川省农业生产资料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资科协)由四川省农业生产资料总公司等发起,经省供销社同意,省民政厅注册成立的行业协会。30多年来,在省供销社的领导关心下,在挂靠单位的支持下,农资科协取得长足的发展,已拥有团体会员、个人会员1000余名,成为了规模较大的省级协会。
在农资科协发展历程中,经历了风风雨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国家取消了化肥指令性计划,将农资企业推入了市场,农资科协陷入了困惑。随着农资商品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很多农资企业破产、改制,人员分流,农资科协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大都失去联系。加上省农资总公司改制,农资科协秘书处工作人员纷纷调离,省农资总公司不再承担秘书处工作人员工资、奖金及五险一金,也不拨付农资科协活动补助活动经费。农资科协从成立开始,一直靠“输血”维持运转,一下子需要自己找米下锅,会费收不起来,又缺乏人才,工作开展十分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农资科协只有靠改革的办法促进发展,挂靠单位省农资总公司基于农资科协的当时现状,千方百计支持农资科协发展。首先采取农资科协+企业模式,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以四川省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控股,员工参股成立了四川省农业生产资料集团科技有限公司,每年集团公司不分走盈利,全部作为作为农资科协活动经费,维持基本运转,后来又多承担两人的工资、奖金及五险一金,并还免费提供了办公共场所,解决年会会议费等办公经费。其次将农资科协纳入了邦力达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序列,人员实行双重管理,并负担人员工资、奖金及五险一金。农资科协将已开展试验示范、 “三下乡”活动、庄家医生培训、农资科普知识宣传等自身工作与邦力达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化肥经营相结合,既保证了农资科协工作顺利开展,又打开了化肥经营服务。
与此同时农资科协也在不断地拓宽自身的业务活动,努力扩大影响,增加收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加大庄家医生培训力度。2007年获得了总社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授权,建立了总社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四川省农资科协工作站,改革了培训方式,与各级供销社、市县农资批发企业合作,走出去,送培训到第一线,培训规模、影响越来越大,截止到2015年末,培训农资从业人员达到5000多人次,其中省外700多人次,并通过了考试,获得了人社部颁发的高中初级庄稼医生证书。
2、积极参与四川农村社会化服务提体系建设,一是建立了四川网上庄稼医院,自主开发了病虫害数据库和在线专家视频系统,方便了会员及基层零售门店;二是制作了四川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挂图,有偿提供各市县庄稼医院悬挂;三是与农资科协会员合作,兴建了实体庄稼医院近30个。
3、积极争取项目,以项目实施带动农资科协。先后实施了全国供销总社庄稼医院建设标准与服务课题、国家科委星火科技供销社远程培训课题、省供销社庄稼医院建设项目、省科协村会合作项目等,获得了一定的财政资金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农资科协发展。
4、加强与企业合作,
目前,农资科协农资科协纳入了邦力达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序列仅仅一年多,把农资科协置身于化肥经营当中,暂时摆脱了经费不足,工作局面难以打开的局面。具体做法:
1、保留农资科协牌子,秘书处工作人员纳入邦力达农资连锁有限公司体系,建立了新的劳动关系。
2、继续从事农资科协庄家医生培训、四川网上庄稼医院营运、农资科普知识宣传、科技示范村(点)建立,同时兼顾结合邦力达品牌肥料试验示范、技术指导等。
3、负责农资科协年审和联系省科协、省民管局,接受其工作安排。
协会本身是非盈利的社会组织,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就是靠会员缴纳会费,同时向会员提供优质服务,良性循环维持运转。农资科协无论先前采取何种办法,也都是权宜之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直以来,农资科协都具有两种职能,一是经营职能;二是协会本身工作职能。看起来很好,有经营支撑农资科协,但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姑且不论经营好坏,很难兼顾经营和农资科协,何况经营困难,大量时间陷入购货、发运、结算、开票等等具体经营事物中,反而削弱了农资科协本身工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预防违法犯罪的机制和制度化渠道。……发挥社会组织对其成员的行为导引、规则约束、权益维护作用”,也就是把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管理重要部分。从2010年开始,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协会改革,规范协会运作,积极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可以说协会又迎来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会。
下一步农资科协将针对自身不足,按照协会发展规律,夯实基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开门办协会理念,吸引人才,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真正起到及时反映会员的述求,又能切实为广大会员服务的作用。
1、夯实基础。对农资科协的会员进行重新登记,凡没有重新登记的会员视为放弃农资科协会员资格。新加入会员按照新《章程》规定执行。
2、选举成立新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以开门办协会理念,倡导会员竞选理事、常务理事,秘书长,甚至副理事长,共同参与管理,促进农资科协进一步发展。
3、明确办协会的理念。要在《章程》中写明开门办协会,打破限制,不分企业性质,广泛吸收专业合作社、农业发展企业、农资商品生产企业、批发商、零售商,以及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专家教授一个人名义为农资科协会员。
4、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管理运行。农资科协已经相继制定了《活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会费缴费制度》、《专业委员会工作制度》、《秘书处工作制度》、《文件材料归档制度》、《理事会工作制度》等,对照省民政厅要求,结合农资科协实际进一步完善,使农资科协工作完全纳入制度管理。